北京老年醫院關懷科副主任醫師 曹 鳳 □ 王鴻承
老孔的手指腫得像一根根蘿卜,麻木和脹痛讓他很不舒服。在每月一次的療愈活動中,我往老孔的病房里噴灑一些稀釋過的精油,讓空氣帶上花香,然后和他拉起家常。說話當中,我拿起他的一只手,用指腹撫觸他腫脹的手指,輕輕地進行往返推揉,約3分鐘后,看他逐漸適應了這種接觸,我就略微增加了按揉力度,并改為由遠心端向近心端的單向推揉。這樣撫觸了10分鐘,我把雙手輕輕蓋在老孔手上,能明顯感覺到他手指皮膚的張力有些減弱,甚至已經可以看見些許皺褶。老孔也開心地表示,自己的手指輕快了許多。
生活中,觸覺和視覺、聽覺一樣,是重要的感官知覺,人與人之間的觸碰含有非常豐富的意味。20世紀70年代,觸摸演變成一種全新的治療方法,即觸摸療法,也叫治療性觸摸,由美國紐約大學護士學校的多洛斯博士首創。
觸摸療法,顧名思義,是醫護人員通過觸摸的方式,減輕患者身體和心理上的痛苦,我給老孔做的治療就是其中一種。該療法不等同于推拿按摩。首先,觸摸療法能表達出關心、體貼、理解、安慰等情感,縮短醫患之間的距離,增加患者安全感,消除其緊張恐懼情緒;其次,能讓醫護人員近距離地觀察患者,獲得真實詳細的資料;最后,可起到促進患者血液循環、加速新陳代謝、提高免疫力等作用。
作為非藥物干預方法的一種,觸摸療法自創立以來,被廣泛應用于阿爾茨海默病患者激越行為的臨床實踐和研究,其療效在國外已得到廣泛認證,比如美國成立的觸摸治療技術認證機構已得到整體護理協會的認可。
曾有研究對40名老年認知癥患者的背部和四肢進行為期3個月的撫觸,每周5次、每次20分鐘,結果顯示,老年患者的睡眠質量和日常生活能力都得到提高。還有一項研究對重度認知癥患者的手部進行為期6周的撫觸,每周5次、每次30分鐘,結果患者的激越行為和負面情緒得到了明顯改善。1995年,觸摸療法理念被引入中國,目前對它的研究和應用仍處于起步階段,但在臨床中,我們已經能明顯感覺到它的作用。
老李脾氣急,有時一句話不和就氣急敗壞。一天,老李和病友聊天時,又氣得臉紅脖子粗。主管護師小邱看到后,一邊出言安撫,一邊站到老李身后,由下至上、緩慢輕柔地推揉他的背部、頸部和耳后,同時觀察著老李的反應,據此調整手法和力度。沒過多久,老李的念叨漸漸停下,他完全沉浸在觸摸療法中,平靜地享受著這一刻的舒適。
學者對觸摸療法的作用機制持有不同觀點。交互抑制理論認為,溫和舒緩的輕撫、摩擦、叩撫,能調節腦啡肽、皮質醇和催乳素等激素的分泌,增加神經纖維傳導,緩解疼痛和皮膚瘙癢;通過抑制交感神經興奮,促使副交感神經活性增強,避免血壓上升、焦慮抑郁等出現;提高部分免疫細胞數量,在一定程度上增強患者免疫力。關懷理論強調,有意識的觸摸為患者創造了一種治愈的環境。舒適理論認為,觸摸療法能滿足患者的舒適需求,繼而促使他們尋求健康的行為,獲得更好醫療結局的可能性也會增加。
觸摸是表達同情、親密、安慰的極好方式,因此家屬也可以將其用到老人的日常照護中。觸摸療法包含很多種手法,推薦大家使用瑞典式觸摸療法中的輕撫法:即像母親撫摸嬰兒一樣,用輕緩的手法、輕中度力量在皮膚表面持續進行滑動按摩,操作者需提前用乳液潤滑雙手,以減少對老人皮膚的刺激,或搭配精油對老人的手、足、背部進行20分鐘左右的觸摸按摩,從而達到舒緩情緒、減輕疼痛、改善睡眠等目的?!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