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code id="oslav"><sup id="oslav"></sup></code>
      <pre id="oslav"></pre>

    1. <pre id="oslav"><del id="oslav"></del></pre><big id="oslav"></big>

    2. 家庭群里多和老人互動

      受訪專家:廈門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 熊慧

      本報記者 牛雨蕾          

      很多人手機里都有一個名為“相親相愛一家人”的群聊,群里常被老一輩轉發的各種文章、視頻刷屏。在一些年輕人看來,長輩轉發的這些信息,有的與自己的認知或觀點不符,有的則可能是謠言,起初還會說說自己的看法,但時間長了往往就不再回應,于是家庭群就成了老人的“獨角戲”。前不久,“我爸退群了”話題登上熱搜。據報道,這位老人平時遇到好內容都會第一時間轉發到家庭群,但一直收不到什么回復,因此怒而退群。

      為什么老人熱衷轉發帖子?記者進行了小范圍調查,發現主要有以下幾種原因。

      表示關心。山西李先生今年51歲,女兒在外地獨自闖蕩,他擔心女兒的安全,所以經常轉發“女孩子一個人在外,千萬別做這些事”“女孩獨居備好這幾個物品”等內容。

      尋找同好。北京王先生今年71歲,是一位退休老教授。他經常在朋友圈“刷屏”,帖子內容涉及自身專業、健康知識、人生感悟等。他表示,轉發這些是希望找到同好,一起探討。

      分享日常。西安郭女士今年59歲,白天女兒女婿都上班,她就在家照顧年幼的外孫女。她平時喜歡拍攝外孫女玩耍的視頻,然后發到家庭群里?!爸?,我大姐和小妹在家里照顧小孫子,我特別羨慕,好不容易我閨女也生了,當然要曬一下?!?

      廈門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熊慧教授在接受《生命時報》記者采訪時表示:“無論是直接發給子女、在家庭群內分享,還是在朋友圈刷屏,老人的動機其實都是想有更多的社會參與?!碑斚碌睦先藗兘洑v過信息匱乏的年代,對信息獲取和分享格外看重。有些老人還是所處圈子的“意見領袖”,是同齡人關注的焦點。退休后,老人從職業生涯中退出、身體機能開始衰退、承擔的家庭角色也有所轉變。很多年輕人想讓老人幫忙照顧孩子,又不希望他們干預決策。因此,老人在社會和家庭中的存在感被削弱,轉發信息的行為可能是對現狀的“抗議”,也是主動參與家庭決策的嘗試和向外找尋共鳴的努力。熊慧表示,老人轉發信息后,如能得到外界接納的信號,例如孩子、朋友、家人對其信息進行肯定,或積極就內容展開討論,老人就能達成“加深社會參與”的目的,對身心健康都有利?!爸攸c不在別人是否認可,而在于他們是否愿意因此跟老人溝通?!毙芑壅f。但若換來的是他人的漠視,就得不到益處,甚至可能帶來負面效果,比如有的老人給孩子發消息,長時間得不到回復就會生氣,影響情緒。

      有些年輕人認為老人轉發的多為謠言,如果討論過多會引發沖突和矛盾,導致雙方都不愉快。對此,熊慧表示,現在年輕人工作壓力大,可能沒精力與老人進行過多的交流,也未能教老人如何甄別信息,但其實老人轉發的具體內容沒那么重要,年輕人不必“錙銖必較”,而應關注老人轉發信息背后的期待。

      熊慧建議,年輕人可以不圍繞帖子和老人討論,轉而主動向老人請教一些事情,比如:“媽媽,我最近很想吃您做的糯米飯,能教我怎么做嗎?”“爸爸,我最近在工作中碰到一件糾結的事,想問問您的看法?!逼鋵?,學做糯米飯和聽取建議等都不是交流的最終目的,重點要與老人產生更多的聯系,讓他們知道孩子牽掛著他們,還需要他們?!?

      国产日韩精品视频|国产精品无码无在线观看|国农村精品国产自线拍|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无码|jiuse88久久综合
        <code id="oslav"><sup id="oslav"></sup></code>
          <pre id="oslav"></pre>

        1. <pre id="oslav"><del id="oslav"></del></pre><big id="oslav"></big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