通風選擇清晨傍晚 毛巾擦身有助散熱
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全科醫學科主任醫師 任菁菁
近日,全國持續高溫,多地達40℃以上。有報道稱,石家莊市一位60多歲老人,因待在悶熱的室內不開空調而中暑,出現精神萎靡、嘔吐等癥狀,被送到醫院時體溫已達41℃,幾天后因救治無效去世。
與年輕人相比,老人更容易中暑,且后果往往更嚴重,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:一是體水分占比較低;二是對溫度的敏感性低,產熱散熱容易失衡;三是多數罹患慢病,且隨著年齡增大、腎功能下降,水分和電解質更容易丟失;四是皮膚干燥,出汗量少,散熱能力較差;五是防暑意識較弱。因此,做好防暑降溫對老人來說非常重要,以下是10點建議。
穿輕薄衣物。夏天紫外線強,老人的衣服應當輕薄透氣,讓汗液能夠正常蒸發,達到更好的散熱效果;顏色最好淺一些,但纖維要密,這樣既涼快又防紫外線。注意勤換衣,防止汗液長時間浸濕衣物,滋生細菌。
多飲水。氣溫高,老人容易出汗,礦物質、氨基酸等會隨著汗液流失,如果沒有補充足夠的水分,可能導致血壓降低、疲乏無力,甚至危及生命。因此,老人應及時主動飲水,預防中暑。根據《中國居民膳食指南(2022)》,成人每日推薦飲水量為1500~1700毫升。老人應勻速少量補水,一口一口慢慢喝,每次150~200毫升即可,可以適當喝些淡鹽水或自制的綠豆湯,補充礦物質。
高溫不開窗。艷陽高照下,室外連風都是熱的,如果此時開窗,會使室內外的溫度一樣高。所以,老人應在氣溫未完全升高前關上窗,尤其要避開最熱的14時,使室內氣溫保持較低水平,可以傍晚再通風。
外出避暑。部分老舊住房可能存在居住空間逼仄的情況,可以前往有降溫設備的公共空間,如社區活動室、圖書館、咖啡店等,在避暑的同時增加活動量,有利身心健康。
飲食清淡。清淡的飲食有助降低體溫,多吃水果、蔬菜可以補充水分和維生素,增強免疫力。老人應盡量避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,如辣椒、花椒等。這些食物會加重老人體內的熱氣,增加心臟負擔、引發消化系統不適。
用涼毛巾擦身。老人可以用濕潤的涼毛巾擦拭脖子、手腕等處,這些部位血管豐富,涼毛巾的散熱效果好,有助迅速降低身體溫度,預防中暑。
避免劇烈運動。老人在高溫天氣,應避免劇烈運動,以免體溫過高、體力消耗過大,可以在早晚相對涼爽時,進行輕度的戶外活動,如散步、太極拳等,但要注意休息和補充水分。
注意藥物影響。如果老人正在服用藥物,應咨詢醫生該藥是否會增加對高溫的敏感性,或干擾體溫調節功能,而后在醫生的指導下酌情調整。有些藥物可能會增加脫水風險,服用后注意補水。
調節生物鐘。老人在夏季要調整好生物鐘,合理安排睡眠時間,注意勞逸結合,可以每晚11點前入睡,早上5點半到6點半起床,適當午睡1小時。睡覺時,在胸腹部蓋上一層毯子,避免因著涼導致腹瀉。注意不要躺在空調出風口和電扇下,以免患上空調病和熱傷風。
養護心臟。如果老人大汗淋漓就洗冷水澡,或突然進入溫度過低的房間,可能引起血管異常收縮,誘發心腦血管病,對健康有較大危害,因此應避免用類似的方式降溫?!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