受訪專家:國家老年醫學中心、北京醫院教授 于普林
本報特約記者 蔣 銳
張女士今年83歲,3年前老伴去世后,她的3個兒子覺得老人獨居隱患太大,一致決定讓她在各家輪流養老,每月的最后一天收拾行李搬到下一家。當時,張女士一聽可以和兒孫同住,心里非常期待,但幾個月輪換下來,她覺得疲憊不堪,叫停了這種方式,搬回自己的老房子獨自生活至今。她曾表示,等到無法照顧自己的那一天,就去養老院生活,但去子女家這件事她是不會再考慮了。
“輪流養老是多子女家庭最常見的一種養老模式?!眹依夏赆t學中心、北京醫院教授于普林表示,這種模式可以讓家庭成員平均分擔照顧老人的責任,減輕單一家庭成員的負擔,但對于很多老人來說,卻沒有想象中那么美好。于普林總結道,看似公平的“值班式贍養”主要存在以下3個弊端。
1.適應環境變化難。頻繁變化居住環境需要老人不斷調整自己的生活習慣,但人上了年紀以后,反應和適應能力都在減退,可能還沒有熟悉上一家的節奏,就又要搬去下一個子女家。而且,搬家過程中的奔波也容易讓老人吃不消,長此以往對身體健康不利。
2.平衡親情關系難。多子女家庭在贍養老人時,看似每個子女都承擔了責任,但在交接過程中很難保證每個人的付出都是均等的,有些子女可能會覺得吃虧,彼此容易鬧出矛盾。老人夾在中間,需要不斷平衡各方關系,有苦難說。
3.缺乏安全感。不停在子女間搬來搬去,會讓老人感覺自己像個外人,無法真正融入任何一個家庭,心理上敏感脆弱,容易缺乏安全感。特別是交接時,老人可能會產生被這家“掃地出門”,被另一家勉強接受的想法。
“多子女家庭贍養老人時,最核心的是要尊重老人的意愿?!庇谄樟直硎?,如果老人不愿意離開自己的居住環境,兒女可以輪流到老人家里照看,此外以下3種方法也值得嘗試:1.雇傭保姆,兒女集資雇傭保姆,平時多回去探望,這樣既不改變老人的居住環境與生活習慣,還能保證安全性與舒適性;2.明確分工,讓愿意付出時間和體力的子女照顧老人,其他子女出錢,明確分工后不容易有怨言,老人得到長期穩定的陪伴,也能更好地享受老年生活;3.日接式養老,早晨將老人送去養老院,晚上接回家,老人可以與同齡人交往,豐富自己的生活,又能每天與晚輩共處一段時間,享受天倫之樂。
當條件受限,只能暫時輪流贍養時,于普林建議老人和子女都要做好心理準備,否則可能會導致彼此之間產生隔閡。老人要確立邊界感,對子女做到適度關心,尊重對方的生活習慣;同時,做好兒女關系的潤滑劑,公平對待所有子女,避免偏心引發的不滿。子女要提前做好規劃,將涉及老人的事情溝通到位,減少不必要的家庭內耗;在與老人相處的過程中,多點耐心少點抱怨,學會接納老人的想法和習慣,幫助他們盡快適應,安度晚年?!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