癥狀復雜難識別 加重病情危害大
受訪專家:中華醫學會心身醫學分會主任委員、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心身醫學科主任 袁勇貴
本報記者 張 健
有些老人感到煩躁、坐立不安、心慌心悸,可能不是身體出了問題,而是焦慮癥惹的“禍”。近日,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指出,焦慮癥已成為美國成年人最常見的心理障礙,對老人來說,焦慮癥還與健康狀況不佳、生活質量下降和殘疾率升高有關。遺憾的是,很多老人的焦慮癥都被忽視了?!睹绹t學會精神病學雜志》發表的一篇文章指出,患廣泛性焦慮障礙的老人中,只有約1/3接受了治療。
中華醫學會心身醫學分會主任委員、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心身醫學科主任袁勇貴在接受《生命時報》記者采訪時介紹,焦慮癥屬于常見的神經癥疾病,主要分為兩種:一是慢性焦慮,即廣泛性焦慮,如果連續6個月感到心煩、擔心,即可確診;二是急性焦慮,即驚恐障礙,發作時患者往往有瀕死感,常伴隨心動過速、心律不齊、胸痛、呼吸困難、惡心等癥狀,起病急,一般會持續數十分鐘,如果1個月內發作3次,或發作后1個月內常擔心再次發病,就構成驚恐障礙。
與美國的趨勢一樣,中國老人的焦慮癥患病率也較高。一項基于北京大學“中國老人健康影響因素跟蹤調查”的研究顯示,我國老人焦慮癥狀檢出率達12.15%,其中輕度焦慮者占79.95%、中度焦慮者占14.62%、重度焦慮者占5.43%,相對來說,農村老人的檢出率更高、焦慮程度更重,有軀體疾病的老人也往往會伴發焦慮情緒。
“老人的焦慮癥比年輕人的更難識別?!痹沦F表示。焦慮癥主要有3組臨床癥狀表現:一是精神性焦慮(對日?,嵤逻^度擔心),二是軀體性焦慮(各種身體不適,如手心出汗、惡心、心率加快、口干、咽部不適、腹瀉、多汗等),三是行為焦慮(煩躁不安、不能靜坐、往復徘徊,摸鼻子、揉眼睛等小動作多),老人主要是軀體性焦慮,所以很容易將焦慮癥狀誤認成心臟等器官的問題,在其他科室反復打轉,其家屬即使發現了老人的焦慮情緒,也可能覺得“人老了就這樣”,難以引起重視。此外,很多醫生常將老人的擔心、不安等視作正?,F象,即使查不出病因,也不認為是患者心理出了問題。
有研究顯示,不管患者的焦慮情緒是否達到焦慮癥的診斷標準,都會對健康產生明顯影響。袁勇貴提醒,焦慮是誘發高血壓、糖尿病、癌癥等慢性病的重要因素,比如某位老人正處于高血壓前期,血壓稍微有點高,尚可逆轉,如果長期處于焦慮狀態,很容易進展為不可逆的高血壓。因此,一旦發現自己常有心慌、胸悶等不適,到醫院卻查不出具體原因,或者疾病的對癥治療總是效果不佳,比如降壓藥用了很多種,但效果很差,就要懷疑是否患上了焦慮癥,可以通過常用的心身癥狀量表進行自測。
發現有焦慮情緒也不必過于恐慌,專家建議,可以先進行自我調整:1.規律生活,每天定時吃飯、作息等,這樣能帶來穩定感和安全感,有助于減輕焦慮;2.適當運動,跑步、游泳、打太極等都有助于緩解肌肉及精神緊張;3.適當放松,可以聽一些輕松的音樂、泡腳、做深呼吸等;4.調整睡眠,睡眠不佳或長期失眠的老人,可以在醫生指導下服用助眠藥物。
如果自我調整無效,應盡早到正規醫院的精神科或心身醫學科就診。臨床上既有經顱磁刺激治療等物理方法,還有中成藥和抗焦慮的西藥,可以進行針對性治療?!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