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講人: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全科醫學科主任醫師 周洪蓮 □副主任醫師 肖幸
據調查,我國超五成老年人存在營養不良問題,老年住院患者比例更是高達2/3。相對于傳統的隱形殺手“三高”(高血壓、高血糖、高血脂),營養不良隱藏更深,不僅損害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,更會對并發的其他疾病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。
營養不良是指因能量、蛋白質和(或)其他營養素缺乏或失衡,導致對人體的形態、機體功能和臨床結局產生了不良影響的狀態,以下四大因素會導致老年人營養不良問題日益嚴重。
消化系統退化。老年人因牙齒松動、脫落、缺失、咀嚼肌肉萎縮、張口度降低,影響咀嚼食物,并感到味覺下降,加上老年人唾液分泌減少,會進一步影響食欲。胃、肝臟、胰腺、腸道等消化器官的老化,也會對營養物質的消化、吸收、利用產生很大影響。
多病共存。老年人?;加卸喾N慢性基礎疾病,如阿爾茨海默病、慢阻肺、冠心病、糖尿病、腫瘤、抑郁癥等。疾病導致的厭食、代謝亢進、營養消耗等情況,都會促進營養不良的發生和進展。
藥物不良反應。統計顯示,約八成65歲以上老人需長期服藥,長期服用5種以上藥物的占40%,因此,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很高。其中最常見的就是胃腸道反應,比如惡心、嘔吐、腹瀉、食欲下降、便秘等,均會增加營養不良的可能性。
社會及精神心理因素。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降低,且部分老年人獨居,受周圍的關心照顧減少,容易出現孤獨、焦慮、抑郁等情況,經濟上對食物的購買需求下降,體力上對食物的采購能力也下降。部分老年人還存在“千金難買老來瘦”的不正確理念,有意減少或控制營養物質的攝入。
在上述多種因素的作用下,不少老人的營養風險日益升高,可能會因營養不良導致出現如跌倒、骨折、并發疾病等不利臨床結局的情況。臨床經驗看,以下兩類老人營養風險更高。
老年住院患者。數據顯示,超2/3的老年住院患者營養不良,但常被醫生和患者本人忽視。很多老人住院時,遇到原發病合并營養不良時,只關注處理原發病,卻忽視了越來越嚴重的營養問題,不僅原發病很難有效治療,還會導致住院時間延長、術后并發癥增加、感染風險甚至死亡率升高,且可能出現更多器官功能問題。
居家和社區老年人。老年綜合征(認知障礙、失能、抑郁、衰弱、跌倒等)在老年群體中日益高發,但社區和家庭普遍以為就是年老體衰,并沒有認識到這可能是營養不良所致,很可能直到出現如跌倒骨折、重度感染等更嚴重的情況,去醫院就診后才發現合并營養不良。
因此,了解自身的營養風險顯得尤為重要。左表中幾個問題可以幫助老年人方便快捷地自測風險??偟膩碚f,當老年人出現表格中的一些量項,就有可能預示著營養狀況不佳:1.能量攝入不足;2.體重減輕;3.皮下脂肪減少;4.肌肉質量減輕;5.局部或全身積液(有時可能掩蓋體重減輕);6.功能狀態減弱。改善營養不良需要多管齊下。臨床診療中發現,很多老年人喜歡濫用補藥,卻忽略了好好吃飯的重要性。其實,藥補不如食補,改善老年人營養狀況,吃好飯比吃藥更重要。
營養居首位。充足的蛋白質攝入是預防和改善營養不良的首要措施。老年人群(無腎臟疾病風險)每日蛋白質攝入量應達到1.0~1.5克/公斤體重;已存在嚴重營養不良時,每日需補充到1.5克/公斤體重以上。蛋白質攝入應平均分布于每日的3~5餐中,優質蛋白(含亮氨酸等)的比例占到至少50%。老年人食欲下降和消化吸收能力下降,可以采用少量多餐方式,以蒸、煮、燉、燴、燜等方式將這些優質蛋白質食物烹制軟爛,安排在一日餐譜中。日常膳食達不到上述標準時,可在醫生指導下進行口服營養制劑的補充,或短期給予靜脈營養制劑。
運動很重要。堅持有氧運動、抗阻運動和全身協調運動,如坐位抬腿、靜力靠墻蹲以及拉彈力帶等;平時多參加戶外活動,增加日曬時間。運動時一定要注意預防跌倒。
適當服用藥物。根據需要,也可適當補充幫助消化和改善胃腸動力的藥物。肌少癥患者補充維生素D可改善肌肉質量和下肢功能,減少跌倒和骨折風險?!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