武漢市中心醫院骨外科副主任醫師 汪陽
無論是年輕人,還是老年人,或慢性病、惡性腫瘤患者,都可能出現肌肉衰減。年輕人的肌肉數量較老年人多,但如果缺乏鍛煉,力量和功能也會減弱,進而影響健康。曾有研究發現,肌肉組織減少10%時,免疫功能會明顯降低,更易出現感染;減少20%時,可有明顯無力感,日常生活能力下降,更易跌倒,傷口不易愈合;減少30%時,人體就會變虛弱,甚至無法獨立坐著,傷口無法愈合??梢?,肌肉除了在運動中至關重要外,還與免疫力息息相關。
保護并促進骨骼代謝。人體很多關節的活動范圍比機械軸大,肌肉及其腱性部分就是達成這一目標的主要組織結構,不僅可輔助穩定關節,還能讓關節面受力更均勻,不易磨損。如果肌肉力量強大,肌肉兩端收縮力作用于骨骼,會刺激骨骼生長得更致密。當人體受到外力沖擊時,富有彈性的肌肉也會保護骨骼免受傷害。
保護心臟。肌肉素有人體第二心臟之稱。肌肉越發達,收縮越有力,就可以通過收縮、擠壓的方式使肢體的靜脈血液回流至心臟,促進血液循環,減少心臟作為“抽水泵”的工作負擔。
調節體溫、促進代謝。安靜時,同等重量的肌肉所消耗的熱量是脂肪的3倍;進行各種活動或運動時,肌肉消耗的能量更多。在這一過程中,肌肉會產生熱量,對保持適當體溫十分重要。
促進傷口愈合。肌肉中有豐富的血液供應,吸收和生長能力明顯強于皮膚,因此對長期不愈合的傷口,臨床可采用肌肉瓣轉位的方法,讓肌肉幫助傷口愈合。
正因為肌肉有著以上功能,很大程度上間接地影響著免疫力。另有研究表明,肌肉在運動收縮后,會分泌上百種細胞激素、生長因子等,統稱為肌肉激素。這些激素會經由血液循環作用于其他部位,其中一種是白介素6號,有抗炎作用,可直接增強免疫力。
一般來說,大家口中的肌肉是指骨骼肌,主要分布于四肢,不包括心肌、內臟平滑肌等。通過觀察或觸摸肌肉體積、強度,或感受自身力量大小,便可判斷肌肉是否減少。此外,老人的步態不穩很大程度上也是肌肉萎縮造成的。預防或減緩肌肉衰減速度,營養和運動是必備要素,缺一不可。首先需確保飲食中有足量蛋白質,以保持機體氮平衡,一般建議每餐攝入25~30克蛋白質(約150克雞胸肉)。肌肉生長也依賴力量的刺激,增肌的無氧訓練也不可少?!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