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報特約評論員 溫一如
2月13日,中央一號文件《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》明確提出,扎實開展高價彩禮、大操大辦等重點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。近年來,社交媒體上對高價彩禮的批評之聲日漸高漲,可見人們對這一現象的容忍度越來越低。但是,在一些鄉村地區,高價彩禮始終屢勸不改,甚至有越漲越高的苗頭,比如,江西某地不含車房彩禮超過38萬元;河南某地全款買車買房之后還要二三十萬元彩禮;福建某地彩禮甚至高達200萬元……
彩禮是中國傳統婚姻習俗中的重要內容,我們可以對這一傳統習俗給予尊重,但高價彩禮是伴隨著社會發展而衍生出的毒瘤。有些人認為“彩禮高代表嫁得好”,不僅違背了“為愛結婚”的初衷,還給普通家庭帶來沉重經濟負擔,拉高了父母養育子女的成本。高價彩禮也讓婚姻關系變得更物質化、功利化,嚴重影響社會風氣。
有學者研究認為,高價彩禮的深層次成因主要在于性別失衡導致男性在婚姻市場失勢,以及人口遷移加劇了對經濟相對落后地區男性的婚姻擠壓。經濟水平較高的地區以更優質的資源吸引更多勞動力,特別是適婚女性,使得流出地可婚配女性資源匱乏,這些地方的男性自然就會陷入婚姻市場的惡性競爭,而資源較差的農村男性劣勢地位則更加明顯。在農村和城鎮經濟發展差距大的條件下,經濟相對落后地區男性的弱勢地位未得到有效改善,彩禮僅僅“限高”無法走進人心,治理高價彩禮自然也就是一句口號。
彩禮“限高”,一定得限在人們心里,必須從根源上找對策。很多地方也是“絞盡腦汁”出招,例如,江西省吉安市遂川縣戴家埔鄉30名適齡未婚女青年集體簽訂“抵制高價彩禮承諾書”、南昌市擬將于3月舉行“不要彩禮要幸?!钡募w婚禮活動……這些辦法邁出了治理高價彩禮、推動婚俗改革的可喜步伐。但筆者認為,治理高價彩禮,大力推進落后地區經濟、文化發展才是長久之計。一方面,減小城鄉差距,讓人們留在原地發展當地經濟、提升收入水平,同時還能降低生活成本,真正讓“條件越差彩禮越高、家庭越困難彩禮越高”的現象逐漸降溫;另一方面,通過教育,提升人口素質,逐漸破除舊觀念的影響?!?